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板 | 同学录 |  |  | 教师博客 | 各教研组网站 | 
您现在的位置: 邵武一中 >> 各教研组网站 >> 地理 >> 教研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荐]高三冲刺阶段地理复习的“三大突破”            【字体:
高三冲刺阶段地理复习的“三大突破”
作者:吴雪芬    教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4

高三冲刺阶段地理复习的“三大突破”

 

                邵武一中   吴雪芬   354000

 

         经过一轮、二轮全面细致的系统复习和强化训练后,从4月至5月进入冲刺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考纲所要求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能力也日渐形成,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考虑到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很少设综合课,因此文科能力的测试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如何利用这短短的二个月,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设计好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把握好复习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在复习中应努力实现“三大突破”。

一.落实基础,突出主干,着眼于知识的重组,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夯实。地理试题的命题体现了高考改革发展的思想,高考命题不是不断地变化,而是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主要是指考试测量的稳定,包括考试的信度、难度、区分度等,都要适中。)历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较好的体现了对基础知识和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通过设置新的情境,提出新的条件,引导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情境设置怎样,但注重双基这点很重要,尤其是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牢固、扎实,是不容质疑的,这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也是二轮复习乃至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清理学科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象的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实现“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这样可防止学生因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导致问题的解答要点不全的现象。这样的方法既达到了简约的目地,把课本由厚变薄,也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改变了学生读书的习惯。

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高、初中地理知识的整合

    地理试题的难度大的一个体现是知识的跨度大,综合性强,在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中,不仅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结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工业、农业、城市和交通布局也因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需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加强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复习中要注意思考自然地理各素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中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复习中要注意将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新问题、新情境将地理知识重新组合,例如 可设计一个“世界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农业”专题,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思维的主线是:1.世界干旱地区的位置及类型;2.各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自然带、符合什么规律,地形地势特点,河流特点,土壤状况);3.各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灌溉水源的解决方式),农业的结构与主要品种,政策、市场与工矿业城市的影响,农业科技与经营(节水、管理)。在复习中要注重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有机结合,一是要用高中的地理的原理、规律去解释初中的地理事实,用初中地理的区域为载体,去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二是注意将高中地理选修二册各地区国土整治的案例有机的纳入到初中中国地理相应的分区中,并加强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加强空间思维的训练,注重区域地理的复习

      空间思维的主要内容有: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等;世界和中国(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的经线、纬线,各类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看,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断、世界和中国的某个区域的特征的分析、判断等都是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的最后冲刺的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

 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突出、集中地反映在区域位置方面。高考中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以“区域”作为载体才能实现的。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考试甚至是文综考试的“门槛”。考生应试的成败首先是能否跨过这道“门槛”。 任何地理事物在地球上都有具体的区域位置,而地理事物所在的区域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也影响着整个区域的人文活动,因此在复习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1.熟悉掌握重要地理事物的轮廓或者形状,以典型的轮廓或者形状进行区域定位。学生应掌握的轮廓主要有:(1)海陆轮廓:包括大陆轮廓,主要半岛和岛屿轮廓、海湾、内海、海峡轮廓。(2)主要国家的轮廓。(3)主要山脉的走向。(4)主要湖泊轮廓和河流的形状、流向和支流的分布特点。

      2.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地区。

      3.对一些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及其主要经过地区的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最准确的方法。对中国和世界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经线和纬线有:经线:

0 ° 30°E   90 °E   105  °E 120  °E  150 °E 180  °、20  °W  75   °W  120 °W ,中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纬线:赤道、回归线、40  °N、极圈和中国的最北端、最南端。通过这些控制线相交的点为基础,对全球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定位。

      4.多角度进行区域定位,确保区域定位的准确性。

      在许多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中,往往出现多方面的信息,既有突出轮廓的,又有出现经纬线、还有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以某种突出的信息对区域进行定位,利用其他其他验证定位是否准确,确保万无一失。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征,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等各个地理要素都在特定的区域内有机地组合并显示出区域特征。区域开发利用、区域的发展、区域问题是目前人类关注的重点。区域地理自然成为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同时,高考试题涉及的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本身就是区域性域性问题。因此,注重区域地理的复习,抓住区域地理的特征,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融入系统地理知识的复习,是高考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也只有落实到某一个区域才能加以正确的分析、评价。因此在冲刺阶段,我以区域为背景,、自然与人文并重,最终达到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二者有机结合。在复习区域地理时,重要的是要抓住区域这个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背景,凡涉及系统地理原理、规律的,就运用这些原理、规律来分析区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在复习系统地理时,以区域地理中的具体案例,通过对区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来综合归纳出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从而将系统地理的一些原理、规律与区域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区域来说,可以把地理事物归结到两幅地图上,即中国区域和世界区域。把凡是涉及到必须落实的区域知识都填绘到地图上,这样既落实了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又能对地理事物在区域间的相对位置都有深刻的记忆,强化了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在区域基础上综合分析问题。

教研录入:wnn    责任编辑:wnn 
  • 上一篇教研: 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下一篇教研: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教研
  • 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

  •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

  • 地理教研组长 吴雪芬老师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