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板 | 新课程资源选编 |  |  |  |  | 教师博客 | 
您现在的位置: 邵武一中 >> 文章中心 >> 教研之窗 >> 教研课题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浅谈新课改的实施---张宝杰讲座提纲          【字体: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浅谈新课改的实施---张宝杰讲座提纲
作者:张宝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34    更新时间:2006-3-1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浅谈新课改的实施

邵武市第一中学

张宝杰

主要内容

l   新课程的模块与学分概况

       化学课程标准

 

教材--------教师--------学生

 

高中新课程的几个转变

l   课程功能的转变: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的过程。

l   课程结构的转变:建立学习领域(8)、科目(16)、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

l   课程内容的转变:关注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严密性、逻辑性。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l   课程设置的转变: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尤其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新课程的三大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l  过程与方法

l  情感、态度、价值观

 

l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学分制管理方案包括:

l   课程设置

l   学分认定

l   选课指导

l   学籍管理

    学分规定:每个学分相当一个学期内每周1课时的课堂学习(即18课时/学分)

《化学1、化学2(必修)》选课指南

       欢迎同学们进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分为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其中,《化学1(必修)》教材含4章共13节内容,《化学2(必修)》教材含3章共10节内容。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化学科学的特点与魅力,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探索空间,掌握化学与个人的未来发展、职业选择的关系;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从自然界——实验室——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元素大家族的奇妙,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奥秘,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及其能量转化的规律,进一步体会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

 

《化学与技术》选课指南

       欢迎同学们选修《化学与技术》模块。这个模块对于同学们了解化学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习有关化工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核心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从而培养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课程内容以生产技术为核心。生产一般是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将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化学生产技术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的。所以,教材在必修化学基础之上,结合生产技术,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电解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及其防护、硫酸、硝酸、纯碱、氯碱、氨等的工业制备原理等重要的无机化学知识;以及石油的裂解、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以乙烯等为基本原料的化学合成、加聚反应、缩聚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构成等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这些化学知识既是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技术问题的基础,也是将来实践和创新的基础。

 

   《实验化学》选课指南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实验方法的改革密切相关,因此长期以来,化学被称为“实验的科学”。

    古代,制陶、冶金、酿酒等化学工艺,孕育了化学实验的萌芽。随后兴盛的炼丹术,是早期化学实验的典型代表。炼丹术士发明了蒸馏器、烧杯、冷凝器和过滤器等化学实验仪器,以及焙烧、溶解、过滤、结晶、升华及蒸馏等实验操作方法,为后来许多物质的制取奠定了基础。

              本模块教材按照化学实验方法的应用领域构建了物质的分离物质性质及其反应规律的研究物质的检测物质的制备四个一级主题,精选了20个类型、难度、属性不同的实验活动,精心设计了与各主题密切相关的主题拓展。从而向同学们展示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引导大家体会实验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和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综合探究能力,并为将来学习化学、进行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化学课程有八个模块组成

l   必修模块: 2+2学分)   必修1、必修2

l   选修模块: 2X6=12学分)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不同类型的学生修满的学分:

l   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6学分

l   理工类专业的学生: 8学分

l   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12学分

学分的认定:学校和教师组织测验与评价

 

学生怎么报选选修课?
教师怎么开选修课?

l    学生根据个性发展和优势(兴趣、关心、爱好、需要、能力、适应性、特长、未来出路等),确定发展目标后,确定选修课程,填写报名表,班级汇总编班级。(见表格)时间:学校在学期结束前二周公布学校开课计划,并向学生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指南等)。

l    教师根据自身发展和专业素养,在充分准备和计划下,提前向教务处申请,填写申请表。(见表格)

l    学校教务处根据教师申请,公布开课模块和任课教师,由学生选择,最后编排课程表。

 



                            邵武一中校本课程申报简表




邵武一中校本课程申报简表填写说明

1.表中学科栏填课程开发教师所属学科;

2.表中教学材料指自编教材或现有教材;

3.表中课程说明要尽量突出课程开设背景、课程开设意义或课程特点,以便校本课程评审组和选课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所要开设的校本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例如,人性化汽车课程的课程说明

             汽车工业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设计日臻精巧。在现代汽车上采用大量的新材料和新结构,特别是应用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进行控制操纵,大大地提高了汽车的性能。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的生产涉及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电力、煤炭、石油、轻工等工业部门,汽车的销售与营运还涉及金融、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汽车也给社会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道路堵塞、节约能源、行车安全、环境保护等已成为汽车给社会带来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汽车对人类社会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汽车理所当然地受到普通关注,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汽车文化

本课程希望不仅向同学们普及汽车科技知识,而且传播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思想的教育。希望更多的同学喜欢汽车,研究汽车,立志投身到民族汽车工业振兴的滚滚洪流中。

4.表中课程目标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涉及三维目标与学习水平。

例如,感受吴文化课程课程目标

   

 

        (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2)经历吴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收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吴文化研究成果)。(3)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5.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

例如,人性化汽车课程的课程内容

1)百年汽车回眸:在百年汽车回眸这个单元中,从汽车的起源和演变说起,全面介绍了汽车的昨天和今天。

2)汽车装备:在汽车装备这个单元中,分为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车身与汽车材料、和汽车电器设备四个部分。介绍汽车的各主要部分的构成和功能,使大家对汽车的结构和装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汽车性能:在汽车性能单元中,将告诉大家汽车行驶的奥秘和什么样的汽车是辆好车。通过对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大家就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比较出汽车的性能优劣和脾气秉性。

4)未来汽车:在未来的汽车这个单元就这一问题作探索性的回答,并就电控汽车、安全汽车、节能环保汽车、个性化汽车等作一介绍。

 


                            邵武一中高二年段选修课报名表

                班级:____  课题: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

 

 

 

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原则

l   责任分摊原则: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

                           、社区人员等。

l   学生自主原则:

l   学生重大选择必须经家长或合法监护人同意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中的模式

l   学习咨询员模式

l   课任教师包班模式

l   学生选课指导中心模式

 

编班级类型和管理

l   自然班(行政班)——班主任,教室固定

  学生固定。

l   教学班——班主任,教室固定,学生走动。

     一般采用不跨 年级的做法。

 

教科书的特点

1.内在联系丰富,整体性强

          全套教材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科学探究和化学科学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为三条内容主线,强化整体联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l   基于观察-思考-讲授的教学

l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l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教学

l   基于交流研讨的概念建构与转变教学

l   案例教学

l   基于课题的综合与开放教学

l   学生自主性学习

 


基于探究的化学概念教学模式

 

方案一:单堂课(小组合作探究,4人一组,开放性较小,实验室教学)

 

方案三:单堂课(学生讨论探究,教师课堂演示,教室教学)

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l    知识定向       多元定向

l    内容定向       活动定向

l    结果定向       问题、过程定向

l    教师定向       学生定向或师生交互作用定向

l    学术定向       实际问题定向

l    单一课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l    课堂教学设计       课内外结合的设计

l    教案完成        活动任务及组织方式的设计

 

各种栏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l   联想质疑:激发动机的栏目

l   活动探究

l   观察思考   三维目标体系的形成性栏目

l   交流研讨

l   迁移应用:自我检测性栏目,体验成功

l   概括整合:自我建构性栏目

 

联想•质疑

l    功能定位:设置图文并茂的情景, 提出本节课核心性、目标性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确立靶子。使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提供了可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力。

l    使用方法:当作引言使用。将学生带入现实的情景中,并让其接受其中问题的挑战。

l    举例:

 

 

活动•探究

l    功能定位:是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主阵地 。是落实课标三维目标体系中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最佳学习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思路,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l    使用方法: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运用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运用活动•探究时的注意问题

1.明确活动目的。从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全面的学习目的,即通过该活动的完成,要达到何种目的

2.全面分析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活动探究的开放程度,若探究活动难度大而学生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开放程度相对较小为宜,若探究活动难度适中,开放程度可适当拉大。

 

 

运用活动•探究时的注意问题

3.提示参考材料。在学生进行活动探究之前,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所要参考的资料,包括教科书中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以及方法导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示学生不要阅读活动之后的正文部分,以免干扰或者固化学生的思路,所以学习本部分内容不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运用活动•探究时的注意问题

4.实施探究过程

①学生领任务,从任务的角度审视所给的条件。

②建立已知条件和需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必然联系

③经过逻辑性推理,整理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此操作过程必须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实验前的交流统一思路

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操作记录现象推出结论(使用验探究报告册先填后补再总结,极方便

⑥实验后交流总结反思探究过程,分析得失。

 

 

 

 

观察•思考

l    功能定位: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l    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三步走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第二步:学生回答现象,教师引导补充;

第三步: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找出现象产生的原因,即由现象推出结论。栏目所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l    举例:

 

交流•研讨

l   功能定位:是学生各抒己见的园地。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无论在信息量还是在思维方法上,彼此之间都会相互弥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使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准确。

l   使用方法:

交流•研讨

l    使用方法:

1. 先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陈述自己的观点(言简意赅),找出讨论的核心和矛盾所在,明确交流讨论主题

3.摆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4.对比说服,最后得出统一的答案;

5.注意提高效率,按顺序进行,且勿将讨论搞成争吵

 

迁移•应用

l    功能定位:以自测的形式对已学知识和方法等内容进行实际运用,既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对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l    使用方法:教师引导提示所要解决问题的依据;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完成;教师统一答案,学生要么体验成功,要么进行对比反思,找出问题所在。

l    举例:

 

概括•整合

l    功能定位:将一节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并找出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便于学生在一定高度上进行整体把握。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

l    使用方法:主要靠学生自主建构,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引导的主要是平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再跟教科书上的概括整合进行对照,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建构体系。

 

学分管理与学生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内容:

1、学习档案评价(如:课堂学习记录本)

2、活动表现评价(如:探究性实验、讨论)

3、纸笔测验评价(如:统一水平测试)

4、案例设计评价(见下介绍)

注重过程评价,陶陶行知的比喻:过程—— “储备金

                                                        结论—— “纸币                              二、几种评价的比例:

三、评价成绩:等级制(ABC

四、 几种学习档案评价参考样本(另见插图)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l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内容包括

l    学习方式方法

l    学习效果

l    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l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l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

l    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

l    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

过程性评价的问题

l   如何保持标准与规范?

l   如何保持公平与公正?

l   是否导致评价的庸俗化,或喧宾夺主?

l   是否过于繁琐?

l   如何不致流于形式化?

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l   在方法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

l   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

l   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工具等同起来;

l   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评价性习题的设计——创造实际情景

 

 

 

评价性习题的设计——解题方法的优化

评价性习题的设计——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评价性习题的设计——预测能力的养成

评价性习题的设计——预测能力的养成

 

评价性习题的设计——推理能力的养成

例题2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将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质子数为2+2价离子)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它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存在似的,但也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AZX”的形式写出 α-粒子的化学式并判断电子数是多少?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关于金原子的哪些结构特点,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建立新课程实施的制度

l   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

l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l   建立学分制管理制度

l   建立教师的评价制度

 

       新课程教学实施中正在和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必修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其对策

l   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不会选择性地处理栏目内容,超前超标一竿子插到底地进行教学,致使课时紧张。

l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尚未真正理解新教材对知识内容处理的特点,盲目依赖过去的教学内容处理经验和惯性,导致穿新鞋走老路。

 

 

 

l   由于教师还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习题教学和训练模式,加之教材中个别习题的表述和问点与教材正文内容之间的跨度偏大,市场上的习题教辅资源往往偏难、偏繁、偏旧,所以出现了学生学得高兴,做题痛苦的现象。

l   实验室不够、实验条件差、缺少实验员;新课程教师工作量核算不合理,教师人均教学班数太多的问题普遍存在。

l   高考方案不明确,乃至对实验区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导向偏差……

 

教科书使用后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

l   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广度?

l   如何解决容量大而时间少的矛盾?

l   如何实施方法和程序的课堂教学?

化学1和化学2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l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新的处理不了解和不适应

1)元素化合物知识按元素,不按族进行介绍

2)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由单一的物质中心学 习模式转为两种学习模式兼有,突出通过物质类别相互反应认识通性,在元素价态转化关系中认识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学习模式

3)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散与集中编排相结合、整合编排教材和进行教学,同一内容素材发挥多重教育教学功能和价值

4)要学会用元素的观点认识和研究物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于概念原理知识内容的新的处理不了解、不适应

l    必修课程涉及的概念原理都还要螺旋上升,不要一步到位

l    忽视核心概念的认识功能和价值,事实为本的知识教学要转化为观念和理解力建构为本的知识教学

l    选修教材出来之后,一定要注意上下前后左右

l    关注概念教学中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的处理特点

对教材中的栏目功能和定位及其使用策略的不了解和不适应

l    通过丰富多样、功能强大的栏目体系可以使新教材呈现知识是立体网络化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富于层次和选择性的。

l    教材栏目分为活动性和资料性两大类。

l    活动性栏目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l    资料性栏目旨在体现大视野、多角度;与选修模块欲留接口;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全套教材的整体联系。

l    栏目使用的多样化策略、栏目使用与课堂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对于过程方法内容的处理不适应

l    理解教材对方法培养的良苦用心

l    关注教材中的方法线(集中与分散处理、一般与具体方法统一)

l    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注重体现能力方法培养的梯度(钠和氯性质的探究、铁的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室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研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探究)

l    要学会整合处理、融合教学

对于习题的困惑和问题  

l    教材后习题的编选思路

力图体现目前考试评价改革的总体趋势

不只是练习,而突出了应用

不只是习题,而是强调活动,有一定的扩展功能

不只是要素性习题,而是注重整体,有一定的综合性

教材后习题与教材正文之间有一定的跨度

l    教辅书中习题的问题——旧、难

l    解决策略

上好习题课

改变纸笔评价的方式

对教辅书中的习题选择性使用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1。模块功能和风格不明确、不鲜明

        其一是不同类型的科学素养

        其二是各模块的自由思路和思想方法

        其三是与必修的层次没有拉开

2。学术性模块仍然是就事论事的具体性知识传授,没有发挥出核心概念所具有的认识方式转变的功能。

3 前后左右相互照应,灵活取舍和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l   实验化学模块只讲不做;只关注细节问题,尤其是不做实验却死扣实验操作细节;要做到实验思路和问题解决程序是核心,实验体验是重心。

l   化学与技术变成化学反应原理,没有技术味;要深刻体会教材中的技术问题线索。

l   化学与生活变成阅读材料小玩小闹;要理解生活和改变生活

l   如何在这类模块中进行知识教学?

l   如何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关系?

新课程的操作问题例举

不视教材为圣经就视教材为粪土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新诠释

认真依据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就是没有创造性吗?

追求细节与看重整体(具体性知识与观念性知识)

                              教学与评价两张皮

                              课内与课外两张皮

                              坚守45分钟单节课

                              一系列更加具体的问题

                            (如具体知识教学中的问题)

 

进一步的具体建议

l    适当安排连堂课

l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l    课内与课外打通使用

l    部分学科模块与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的整合

l    集体备课、小组合作备课

l    同一内容多样化设计实施、建立完整的教学案例材料档案

l    多种实验教学和组织管理形式

l    课程模块的多种开课模式

l    建立和强化课程监管体制,给高考松绑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l   实验设施的配置

l   教学辅助用书的配套

l   活动器材和场所的开辟

l   班级生数的小型化

l   信息资源的更新

 

新课程下的高考改革建议

l   变全国统一的、一次性的高考为多次、分层的高考。适应不同层次高校、不同课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l   高中学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报考学校的要求,参加不同的科目、系列和水平的考试。

l   淡化排名,采用等级制公布高考成绩。

l   必要时可增加面试或其他辅助考试或选拔方法。

 

 

l   建立报名、招生、录取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和监管制度。

l   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为多种不同的考试,以考查学生不同形式的能力表现。

l   减少封闭型试题的数量,增加开放型试题,

   对评分方法进行改革,减少评分误差。

   据北京消息:2007年出版新课程高考标准(即考纲)

 

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l    挑战与机遇:面临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复杂性、社会家长是否理解与支持、新的评价制度与新高考有待落实。

1、构建教师自身的长(专业特长)+宽(知识面宽)+高(高尚师德)综合素养。

2、教师提高对教材的处理和开发能力(教师对教材的甄别、选择、重组、改造、开发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过去教教材,现在用教材。

3、应具有积极的心态,做好角色转变。

(主动改变原来的习惯)

4、组建团队,制定团结协作的教育与科研。

 

 

共免:

l   教学是有灵魂的,需要思想

l   教学是艺术,需要激情与创造

l   教学是科学,需要研究

 

让我们的教学站起来

让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文章录入:jhs    责任编辑:jhs 
  • 上一篇文章: 课题研究汇报发言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